其他文章, 文章 | January 29th, 2013 |

紓解房困的最後契機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特首梁振英在首份施政報告內,以紓解土地和房屋供應不足為重中之重,豈料適得其反,樓市不跌反升。究其原因,在於市民看穿報告內短期措施欠奉,變相揭示了政府對房屋供應束手無策的困局。但事實上,政府要增加供應、壓抑樓市,手上的籌碼一大籮,絕非如梁班子般擺出一副自我矮化的狼狽相。

在一片「全民搵地」的噪音中,施政報告拋出一大堆數字,卻故意模糊了兩項基本因素:基層市民能否上樓取決於公屋的實質落成量,中產市民能否置業取決於私樓樓價會否回落至可負擔水平。對於有住房需要的市民來說,這是今天以至自今天起的每一天都要做的抉擇,不在於甚麼「中短期」或「長期」策略;對於現任政府來說,設法在任期內落成最多的公營房屋,同時令樓價回順,顯然是應有之義。

美國顧問機構DEMORGRAPHIA最新發表的「全球住房負擔」報告中顯示,在全球337個大城市中,本港樓價負擔達到家庭年收入的13.5倍,連續冠絕全球,成為全球最難置業的城市。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內說要「徹底解決樓價問題」,另一方面說政策目標是「維持私人樓市健康平穩發展」,顯然在設法迴避「如何令樓市回落至可負擔水平」的核心問題。若果梁班子患上「八萬五恐懼症」,害怕一旦樓價下滑,便會被地產商、投資者和部份受「紙上富貴」誤導的有產者咒罵,他們只會一如前朝政府,口硬手軟,讓樓市泡沫和社會矛盾累積至爆煲水平,在政府可控範圍以外「自行解決」,令社會付出重大代價。

認清事實 聚焦「任內落成量」

正本清源,梁振英要增加「任內落成量」:即2017年中之前 (假設他不提早離任) 的實質房屋落成量,必須從現已規劃作房屋用途的政府閒置土地入手。其他更改用途或開拓土地的工作可以按步就班進行,但無論梁班子如何煞有介事地全民搵地,皆非紓解今天房困的關鍵。

如果梁振英要在2017年中前落成7.5萬個新公屋單位和少量居屋單位這個承諾的水平之上,增加「任內落成量」,他的招數可以包括:
1. 善用勾地表內五幅土地,興建1,200間公屋和3,900間居屋或夾屋單位;(詳見1月23日,公共專業聯盟與公民黨有關善用勾地表土地的聯合建議)
2. 微調啟德發展區的規劃,修改體育城佈局(但保留原有設施) ,替換一幅7公頃的低密度豪宅區,改為興建7,100間公屋和5,400間居屋單位;(詳見1月27日由本土研究社、和聲關注組和公共專業聯盟發表的《人文啟德》方案V2.0)
3. 在政府擁有業權而委託港鐵代理發展的4個西鐵沿線地盤上,興建12,100間居屋或夾屋單位 (資料來源自港鐵公司網頁,只計算政府擁有業權的熟地,但剔除已招標的地段,可建樓面面積按平均地積比率5倍計算,假設平均居屋單位面積40平方米)。

若果三招齊出,政府可以馬上宣佈增加短期供應約3萬間公營房屋單位(見附表),比起施政報告的承諾增加四成。事實上,這批單位的作用遠遠大於紓緩房屋短缺,因為當中包含了2.2萬間居屋或夾屋單位,為重推夾屋創造條件,令月入高至6萬元的家庭亦有機會受惠,可以迅速扭轉不少中產階層的入市衝動,對樓價回順有相當作用。

六招齊發 扭轉市場預期

再者,要影響置業者對私樓市場的預期心理,除了額外稅項之外,政府可用的招數還有:
4. 恢復「按季定期賣地」:取消勾地表制度,並且預早宣佈未來幾年的按季賣地量及地盤所在區域資料,使置業者能夠準確預期自己屬意區域的住宅落成量和時間表,令地產商難以操弄訊息,哄抬樓價。
5. 宣佈「自動回撥制度」:凡是定期賣地缺乏承接的地盤,政府將交由房委會或房協改建公營房屋,確保住宅落成量不會因為市場變化或地產商聯手杯葛投地而下跌或延誤。
6. 設立官方「房屋供應鏈綜合訊息」糸統:將每區及每季賣地量、施工量、樓花審批量、現樓開售量、單位空置量、預期落成量及時間表,從「麵粉到麵包」的供應鏈,涵蓋所有公、私營房屋的資訊,全盤透明地呈現在市民面前,以避免有人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漏洞而扭曲市場。

故意推搪 勢必失信於民

儘管上述地盤全是政府閒置的熟地,公營房屋的施工期仍需三至四年。因此,梁振英必須在今年中前出招,才能增加「任內落成量」。一旦延誤決策,樓宇建設周期超出他的任內,這些單位最終何時落成便非他這一屆政府所能左右,這些招數調控市場的力度自會大減。眼看梁振英上任後推翻曾蔭權的「置安心」計劃,市民對跨任期的承諾根本不會當真。若果他以為抛出超越2017年的鴻圖大計便可以增加連任本錢,恐怕是太低估香港人的智慧。

發展局長陳茂波以「政府必須在公私營房屋對土地需求之間取得一個平衡」為理由,對善用勾地表土地故意推搪,實有前後矛盾之嫌。因為在今年先盡用手上的熟地,然後用391公頃閒置土地內其他正進行研究的生地和須更改土地用途的地盤陸續補充,使供應源源不絕,正好符合他聲稱的「地盡其用」原則。

梁振英政府明明今天有地可用、有招可出而拖延不決,只會帶出一個政府向地產霸權屈服的訊息。當政府調控樓市的公信力直線下降時,未來幾年無論用上多少花招,亦難再取信於民。如果梁振英不能像他自誇「不失時機」地把握這個最後契機,香港人便該明白房困魔咒的根源不是搵地難,而是因為由中央欽點的特首,無法擺脫利益集團的掣肘。

[原刊於《信報》2013年1月29 日]

附表:政府可利用閒置土地增加的公營房屋「任內落成量」

土地來源 地段 地盤面積(公頃) 興建單位總數 建議用途
勾地表[1] 何文田佛光街與常富街交界 0.77 930 公屋
勾地表 屯門湖安街與湖康街交界 0.22 300 公屋
勾地表 將軍澳第68B1區 2.68 1660 居屋
勾地表 將軍澳第68B2區 2.68 1660 居屋/夾屋
勾地表 元朗東頭德業街 0.44 570 居屋
啟德規劃區[2] 啟德發展區西北面「住宅(乙類)1」地段 5.7 7100 公屋
啟德規劃區 原體育城調整佈局後西北面地段 4.4 5400 居屋
西鐵沿線[3] 天水圍西鐵站旁 3.48 4400 居屋
西鐵沿線 朗屏南 0.8 1000 居屋
西鐵沿線 葵芳 1.92 2400 居屋/夾屋
西鐵沿線 元朗 3.47 4300 居屋/夾屋
總計   26.6 29,72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