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文章 | July 30th, 2013 |

九龍城重建 重蹈新界東北覆轍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陳茂波的囤地醜聞鬧得滿城風雨,影響所及遠不止新界東北新市鎮,還有不少地產商正準備悶聲發大財的市區肥肉 – 九龍城重建項目的潛藏利益,估計會陸續浮面。但在地產利益爭奪戰的背後,由九龍城至土瓜灣一帶的居民和商户,早已開始承受鮮為人知的災劫,令陳茂波經常掛在口邊的「以人為本」發展模式,成為另一個騙地謊言。

陳茂波的發展局主管市區重建政策,負責指揮市區重建局執行。九龍城重建包括土瓜灣五街、十三街、環字八街及九龍城道四個重建區域,加上紅磡蕪湖街一帶的重建及活化混合區,受影響居民估計逾四萬人,是市建局現今籌劃的重點項目。
多年來市建局運用特權收地,把舊街道成片剷除,再結合地產商大建豪宅賺到盡的「推土機」模式,早為市民詬病。2009年,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在民間壓力下被迫進行《市區重建策略》檢討,隨後宣佈改變策略,承諾以人為本,由下而上地進行市區重建。九龍城正是市建局「改邪歸正」後的首個大型項目,所以煞有介事地成立了全港首個「市區更新諮詢平台」。這個名稱古怪的「平台」其實是政府找來一班信得過的地區人士,成立委員會汲取民意,但實權仍然操在發展局手上。

過去兩年,政府以「平台」名義舉辦多次居民諮詢會,今年三月提出了規劃初稿,但就在居民滿懷希望,一心以為政府學懂關顧民間疾苦之際,第一批重建苦主已經叫苦連天。

須知不少基層市民過去住在觀塘和深水埗舊區,因重建被迫遷而到了九龍城和土瓜灣一帶,雖然環境惡劣,但這是他們在市區的最後一片樂土。根據明愛中心社工估算,單在五街和十三街便有約980伙劏房戶和200伙天台屋,他們近月來被陸續迫遷,業主寧願丢空單位也拒絕續租,正因為市建局的政策是鼓勵業主趕走租客,才獲得最多賠償。

這些基層市民可說是走投無路,因為九龍市區的舊樓劏房買少見少,而他們由於工作或子女上學的需要,搬到新界等同連根拔起,生活無以為繼。最令人氣憤的是政府拒絕承認一項人所共知的事實:重建過程其實在政府宣佈重建規劃的一刻已經開始,而非待市建局入場收樓才起步。
對於居民被迫遷,市建局以重建尚未啟動為由而拒絕插手,政府則坐享其成,因為到了收樓時越少租客,便越少賠償安置的麻煩。這情況一如新界東北,地產商收地後當上「劊子手」,誓必把農地變成沒有農戶沒有住客的「淨土」才與政府換地,雙方利益交換乾淨俐落,只是犧牲了一批又一批居民,遍佈新界九龍。

發展局在檢討市區重建政策後採納的另一項民間建議是為重建區進行「社會影響評估」(SIA) ,本來這是國際上常用的規劃工具,目的是了解居民需要,然後制訂切合社區發展目標的方案供居民選擇。可惜SIA至今只是徒具形式,政府拋出的規劃圖,完全按照市建局的一貫思維,以「綜合發展區」為名,行「高檔豪宅商場」之實,只是利用「營造地區形象」、「設立主題步行徑」等枝節稍為包裝而已。政府對於居民「先安罝、後重建」、原區安罝、提供可負擔居所等卑微訴求,至今依然敷衍了事,完全抹殺了SIA是為確保重建區居民比過去活得更好的基本目標。
陳茂波若因醜聞纒身而令發展局癱瘓,受害的正是廣大市民。無論如何,發展局和房屋局的官員不應以「平台」作擋箭牌,反應馬上到九龍城走一趟,看看現行僵化政策令多少戶家庭寢食不安,聽聽有血有淚的控訴,並從速提出補救措施。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