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連山
公共專業聯盟
www.procommons.org.hk
特首曾蔭權最後的一份施政報告惡評如潮,小修小補、欠缺長遠規劃的作風依舊。推出的復建居屋計劃猶如六合彩,完全不足以解決本地房屋問題;對勞工就業困境未見具體紓緩措施、對貧富懸殊問題沒有正視;中小企產業不獲扶助;基層赤貧人士依然水深火熱,年輕人向上社會流動機遇不見改善,而我們下一代的教育更每況愈下。
教育投資落後於先進國
曾蔭權於電台發表《給香港的信》,懂得說「年輕人對政府期望高,正因為將來是屬於他們,因此教育及培訓,一向是施政的首要項目」,卻不見他真正如前任特首董建華般「投資教育決不手軟」。曾蔭權在任七年,教育經常開支預算佔政府經常開支百分比不斷下降,由2007年的24.4 %逐年遞減至本年度的22.5%,雖然遞減速度不若其民望大幅下滑般驚人,但也可見其對教育的熱誠,只是「講一套做一套」吧了。再看看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份比排名榜(The World Factbook),香港不單大幅落後於教育辦得好的北歐數國如瑞典、丹麥和挪威,跟已發展國家如英美法比較,也望塵莫及。特區排名第八十這記錄,也應叫特首汗顏吧?
話說回來,最新的施政報告提及教育的部份,才證明了特首無心辦好特區的教育。小恩小惠處處,說「拓展教育」,只重覆已推行的舊措施如12年免費教育和小學的小班教學,新猷卻欠奉。教育界一直爭取把12年的免費教育延長至惠及幼兒界的15年免費教育,和把小班教學推廣至中學,特首就偏偏漠視這些訴求,於施政報告隻字不提。提出的只是什麼「國際廚藝學院」、「青年學院」、「建造業人手培訓」、「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施政報告》113至116節)等一些只惠及小部份學生的非主流教育範疇,可見特首未能顧全大局,欠缺宏觀的教育願景。
高等教育方面,特首也是派糖形式,只設立「研究基金」、檢討大專生的「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擴展交換生計劃至副學位課程」(施政報告118、122和157節) 等建議,根本解決不了本地大專界最核心的問題:學位不足導致的社會向上流動匱乏、跨代貧窮和貧富懸殊現象。特首聲稱關注年輕人升學的情況,卻窒礙年輕人上進的機會、不回應大專界的訴求,罔顧每年數以萬計即使合資格仍無法入讀資助大學的學生的合理期望,施政報告157節提及的預計「未來數年會增加約五千個學額」又怎足以解決問題?特首勉勵「年輕人把握香港作為金融及商業中心的機會, 更具創意,探索新市場,同前幾代的香港人一樣,以決心及活力,建立更好的香港」,都變成了口號式的謊言。
國民教育科與民為敵
特首欠缺教育承擔、漠視前線意見,更可在「發展電子教科書」和「國民教育」兩個範疇得見(120,121,186,187節)。發展電子教科書這概念擾攘數載,資訊科技一日千里,喬布斯也已乘鶴西去,特區政府還停留在空談發展、不落實執行的層面,貽笑大方。其實只要有足夠的資源,學校自然會去發展,學生自然得益。可恨的是政府只說不做,不提供資源,基層學校、貧苦家庭又如何為孩子提供電子教科書?
國民教育一節,更謊話連篇。教育界,包括校長、教師、家長和學生,已清晰表示反對設立獨立成科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在諮詢期間,教育局的諮詢稿備受教育界以至社會的強烈質疑和批評,其內容以偏概全,有「洗腦」之嫌,不利培育世界公民。但《施政報告》不單漠視教育界聲嘶力竭的吶喊,還誤導市民地稱「學界大都認同推行該科目的理念及其重要性」。事實是,教育界所認同的,是真正而全面的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的理念,而絕非現時諮詢文件內所提出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所能達致的。
總的來說,「夕陽政府」這位特首向來未曾真正「以民為本」,民心絕不是他心。這些年來,市民對他已瞭若指掌,絕無幻想,對他最後這一份施政報告極度失望。教育界也惟有自我奮發,繼續於困境內掙扎求存,盡力做好教學工作,寄望下一任特首會真正聆聽訴求,為特區教育創造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