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June 16th, 2011 |


韓連山

公共專業聯盟

www.procommons.org.hk

 

特區教育局於今年五月推出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諮詢稿》(下稱諮詢稿) (註一),教育界的批評及憂慮紛紛於不同場合和媒體發表,說明了諮詢稿極具爭議性,不宜倉卒推行新建議。誰知,最近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於福建中學聯校畢業禮致辭時發表的「沙石論」,更令教育界譁然,把近期對諮詢稿的討論更尖銳化,公眾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再添重重憂慮。

 

偷換概念的「沙石」

謝凌潔貞的「沙石論」,不單是犯了以偏蓋全、以情害意、偷換概念等邏輯謬誤,更令市民懷疑她高調發表講詞背後的政治動機。於講詞內,她提及最近備受爭議的諮詢稿時,指外界主要批評兩個問題:「第一個,這是不是一個政治的洗腦,第二個就是為甚麼不討論六四、不討論艾未未。」其實,教育界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和價值觀的建立,會否因這只強調「正面訊息」、一味唱好國家發展的課程而有所偏差?教師擔憂的是課程能否達到「令每一個學生都具備良好的個人品德和國民素質」?謝凌潔貞以偏蓋全的把教育「政治化」,不去反思教育的真正目標,正是令教育界擔憂的主因。

講詞內謝凌潔貞以越戰喪生的美軍暗喻六四被殺的學生,並稱讚老夫婦雖然兒子為國捐軀,依然對美國感到自豪,然後重申:「在一個歷史的長河裏面,其實有一點沙沙石石,是理解的。」言下之意,六四事件只是不足掛齒的「沙石」,是否暗示天安門母親們也不應堅持為死去的子女尋回公道?也應學習美國老夫婦,為祖國於六四屠殺市民和學生感到自豪?根據其邏輯,這些歷史「沙石」,如越戰、六四、劉曉波和艾未未事件,都應理解,都應忘掉?作為統領特區教育的長官,發表這等以情害意、偷換概念的言論,惹來出席學生的反感及即時駁斥,可見謝凌潔貞的「沙石」論,已教市民對教育局擬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信心盡失。

炮製是非不分的一代

謝凌潔貞示範了「反教育」的一課,是通識科老師可借用來向學生培育批判思考能力的上佳教材。同學們可以聆聽全篇講詞,然後分析內容的理念、背後的動機,從而帶出身份認同、社會公義及政治宣傳等概念。說起「反教育」,必須一提的是一位中學校長於接受傳媒訪問時暴露的思維(註二)。這位校長回應業界擔憂國民教育會變成政治洗腦時說:「真係希望(國民教育)可以有洗腦嘅,可以洗到都唔知幾好」。作為學校領導,居然認同反教育的「洗腦」手法,意欲把國民教育的目標扭曲至培養一批缺乏批判能力、只懂揣摩上意的機會主義者,怎不教人擔心?於同一個電視訪問內有兩位同學回應記者追問有關中共違法囚禁艾未未事件的片段,更令人明白政治洗腦的嚴重後果。為什麼記者已告知同學中央未審而拘留艾未未是違法行為,同學卻支支吾吾以「中國有自己的思考」來回答?這缺乏人權常識和人文關懷精神的心態,正是教育界的擔憂,若新擬的「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全面推行,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根據諮詢稿,「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包括五個範疇: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和世界,其中的國家公民範疇定下要培養的價值觀是「欣賞、理性、團結、包容、愛國心」等等,都是一些服從、妥協的態度,「以孕育家國情懷為中心」、以培育「了解國情、關愛社群、樂於承擔、敢於創新的國民」為目標(諮詢稿頁18)。至於世界範疇的學習目標雖然提及了普世價值,但是當提及「在面對具爭議性的普世議題時,能持世界公民的視角」,卻下了註腳:「同時亦兼顧國家國情,以理解問題,並作出情理兼重及務實的判斷」(諮詢稿頁20)。這正是上述兩位同學接受訪問時「兼顧國家國情」的「務實」態度,顯示同學養成了不辨是非、不敢批判的妥協心態。

 

很明顯,新擬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若推行成功,由小一便開始灌輸,在「反教育思維」的長官領導下、在學校校長「贊成洗腦」的推動中、在教師「自我審查」的教學過程後,不難想像我們的下一代的質素會有怎樣的變化。前線工作者惟有以專業自主抗衡長官意志,以培育世界公民、推廣普世價值為最終目標,努力做好教育工作,讓我們的下一代都能成為真正推動國家進步的中國人。

 

 

(註一)《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諮詢稿》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91&langno=2

(註二)《洗腦國民教育下的犧牲品》http://youtu.be/7T-bBSPa764

 

標籤:,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