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12月29日 刊 《信報》專業眼
韓連山
公共專業聯盟
特區教育亂象頻生,弊端一一湧現。以最近直資學校的「混帳」風波和小班教學的爭議為例,已可證實本地掌管教育的官員不單要各打五十大板,若不改過更應引咎下臺。
先談談這場直資學校的鬧劇。審計署發表的報告,揭發了教育局管治的直資學校犯下十宗罪,都是一些理財和資源運用的指控,顯示了不少直資學校運作上的錯失,反映本地教育局施政失誤,計劃失效和監管不足,家長和同學成為受害人。各被點名批評的直資學校,紛紛跳出來解畫,有的承認「入錯帳」,會將款項轉移至恰當的項目下;有說投資炒股、置業、購狗屋等,都是為了學生好,會適當調節做法;也有說財政盈餘滾大之因,是預留給貧困生申請減免學費的項目沒有足夠學生申領,卻沒有解釋是否貧困學生根本不得其門而入。姑勿論種種失誤是有心瞞騙還是無心之失,各涉案的直資學校必須痛定思痛,有則改之,無則警惕。否則,怎向全港的家長和同學交代?
教育政策製訂者 責無旁貸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替局方辯解,由最初的「無牙」論至後期「下層官員未上達」的解釋,都是不可接受的歪論。直資學校制度,一直是教育局倡議並負責執行的政策,前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及常任祕書長羅范椒芬更大力推行,說得好聽是「讓家長多一個選擇」,卻為局方製造了「一面殺校一面建校」的藉口,亦誘使了有「本錢」轉直資的學校參與計劃,提供了「貴族名校」的土壤,為今天的直資風波埋下種子。罪魁禍首是教育政策製訂和執行者,前朝高官及現任領導,都責無旁貸,以無權監管的藉口或卸責下屬的做法,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現階段最合適的是以公平公開的方法處理這爛攤子,向公眾交代事件,撥亂反正。
小班教學的爭議,更凸顯教育高官錙銖必較的營商心態,和特區政府欠缺投資教育的決心。孫明揚為拒絕於中學推行小班教學,誇大所需資源外,還錯誤引用外地教學研究,外行領導內行的弊病盡露,前線教育工作者徒嘆奈何。專業的前線教師最清楚小班教學的優點,教師認為學生可從下列六方面得益:1)學生可獲得更多個別照顧;2)因課室秩序較易於管理,學生不被滋擾而可較專心學習;3)教師有較多時間留意個別學生學習進度;4)教師可以採用較多不同形式的教學法,學習效果得以加強;5)教師有較多時間設計及策劃教學程式,甚至從事教學研究與發展,教學因此較生動及多元化;6)教師士氣及態度較為正面,教學效能得以提升,最終學生受益。
教育政策 下任特首第一重任
小班教學較大班教學優勝,打一個比喻:「在兩個孩子的家庭裏,爸媽給予孩子的個別照顧較四個孩子的家庭多。」道理顯淺。可惜的是教統局的考量只是借人口下降的機會來縮班殺校,把省下的資源撥回庫房,放棄了提升教學質素的機會。其實,全球各先進國家皆推行小班教學,本地高官又豈能不認同小班教學的理念?況且,本地小學界不是正在推行這曾特首也倡議的政策嗎?難道現在正享受小班教學種種優點的小學生們升讀中學時又被剝奪這權利,要重回大班學習?新高中學制如火如荼進行,盡快於中學推行小班教學才能提供最有利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條件,讓新制得以成功實施。相信下一任特首必須嚴肅處理這議題,視於中學推行小班教學為首要教育施政重點,才能獲得市民支持。
特區教育千瘡百孔,政府官員頭痛醫頭、腳痛辭職的管治手法,教育局外行管內行及教育高官的營商心態,都是教育政策失誤連連之主因。教改十年,動盪十年,新招層出不窮,卻沒有高瞻遠矚的計劃和足夠的監管,直資學校被揭發的十大罪行和小班教學的不斷爭議只屬冰山一角,要彈劾的教育政策罄竹難書,要反省和改善的又豈只直資學校的現況?前線的專業教師要爭取的又豈只是小班教學?特區教育何去何從?是否只待審計處把弊端逐一揭發?是否要把一代又一代的學子都當作白老鼠禍延下去?還是把教育回歸專業,賦權前線教育工作者,撥亂反正,不讓特區教育腐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