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March 5th, 2010 |

2010年 3月5日 刊 《信報》專業眼

梁繼昌

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

www.procommons.org.hk

二 月初曾於本報撰文,呼籲財政司司長更有智慧地利用財政預算,去對症下藥,醫治經濟民生範疇的種種弊病,縮窄貧富懸殊。財政預算案出爐了,雖有近190億盈 餘,卻一如所料的欠缺遠見欠缺承擔,只有一些一次過的措施,輿論評為財政司司長「等收工」之作。是耶非耶? 一般有責任感的打工仔,在準備「收工」或準備離職的時候,不但會格外高效率格外盡心盡力地做好手上工作,更會多做幾步、我為人人、安排好一切,正是「好來 好去」、「雁過留聲」之智慧。觀乎此,財政司司長倒不像「等收工」。
對照我前文的各項建議,這份財政預算案之欠缺遠見欠缺承擔,主要反映在「抗衡資產泡沫風險」與「關愛社會」兩大範疇之嚴重不足。
資產泡沫  無心抗衡
預算案之「抗衡資產泡沫風險」手段純是政治騷,力度不足,中產階層最關注的「安居」問題未能解決,退稅、免一年差餉等殘舊招數只能換來中產人士的苦笑。看看 日前的柯士甸站上蓋項目賣地,單是每方呎樓面的「成本價」就已達一萬四千元,媲美同區九龍站上蓋眾物業的身價,預期項目正式銷售時造價逾二萬元,與中產的 負擔力距離愈來愈遠。
預算案提出將二千萬元以上樓宇的印花稅由3.75%增加至4.25%; 以三千萬元樓價計算,買家不過多付十五萬元,比九牛一毛還瑣碎,只能聊以增加庫房收入,卻毫無遏抑炒風之用。
增 加土地及樓宇供應方面,預算案只提出若指定市區地皮未被勾出,會因應情況拍賣,然而我們期望的根本性方案,如恢復每季一次定期賣地、降低《香港2030報 告》訂下四成新增人口居於都會區的目標、加快公平競爭法的立法程序等,完全欠奉。預算案提出活化居屋二手買賣,但沒有明確政策支持; 我們呼籲特區政府盡快恢復興建居屋,每年限量供應二千至三千個單位,如此則可回應普羅市民的置業訴求之餘,亦不影響低中價物業市場。
我 們亦建議以下可行而長遠的方案: (一) 稅局一律向一年內買賣的同一物業追收所得稅,除非賣方能證明買賣並非經營行為; (二) 取消六百萬元投資移民計劃,或將條件改為二千萬元以上及必須創造就業機會 ─ 我們已沒有需要再吸引那些不能幫助香港經濟轉型的資金; (三) 提高樓宇買賣資訊披露的要求,買賣雙方經紀必須全面、正確與及時地披露交易資料; (四) 將地產代理監管局的監管概念延伸至地產發展商對一手樓宇的所有銷售及推廣活動。
關愛社會  中產基層同渴求
雖然財政司司長嘴巴上強調政府不是「冷酷無情」也非只為富裕階層設想,但預算案的一次過措施如公屋免租兩月、多發一個月綜援、一千元開學津貼等,無助解決貧富懸殊問題,也沒有正視市民對更公平社會制度的訴求。我實在看不到政府有任何決心去建設一個「關愛社會」。
雖然政府撥款十二億元推動六項醫療措施,但最根本兼影響深遠的醫療輔助融資方案卻不見蹤影。方案影響每一個香港人的福祉,刻不容緩,政府有責任盡快上馬。
擴大交通費支援計劃至全港十八區的政策,財政司司長繼續迴避,只表示會在年底前完成研究。其實,在上一財政年度預算案時很多團體已提出擴大交通津貼的建議,這是促進社會向上流動及減低職位錯配的良策,為何在金融嘯過了一年半後還研究?
簡單如中小學生的上網費津貼,預算案的方案未能確保綜援家庭把津貼真的用於學生上網方面。我們建議政府與福利機構合作,於每一屋邨設「網吧」,供邨內學生免費上網。
不 從制度入手,無以帶來改變與希望。我們繼續要求政府馬上設立「全民退休金計劃」,所有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都可領取,每月三千元,無須入息及資產 審查;僱員及僱主的供款率為僱員每月薪金的百分之一點九,僱員月入少於五千元無須供款,無供款上限;政府長者綜援及生活津貼金額注入全民退休金計劃,日後 按人口比例增加撥款;政府每五年撥出250億元注入計劃。
「多 做多錯,不做不錯」的官僚思維,小則窒礙發展,大則製造社會災難,實在不應存在於自詡國際都會的香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最基本要做的是確立長遠的發展目 標: 三十年後香港要走到哪裏去? 我們的子孫要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 然後,按此細訂二十年、十年、五年、一年的計劃,施政報告與財政預算也以此為目標。這是每一個香港人都有的合理期望。

標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