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December 3rd, 2008 |
2008-12-03刊載於《信報》專業眼
波茲南─一個只有五十多萬人囗的波蘭第五大城市,因為聯合國第十四次氣候變化會議的開幕,在本周再一次登上國際舞台。波茲南剛好是一年前印尼峇里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中途站,今次會議的成果不單會預示明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能否達成全球協議,更會警醒香港應該如何向低碳社會轉型。
國際氣候變化談判離不開目標、資金、技術與分配四個議題。從現在到二○五○年,全球必須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低一半(相對於一九九○年的排放量),這已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投資失衡三重危機
綜觀全球形勢,今次波茲南會議正碰上三F危機。金融危機(Financial)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蔓延至所有行業;石油價格大幅波動的能源危機(Fuel)已從損害民生擴展到威脅地區安全;糧食價格(Food)急升已經使發展中國家去年多支付了三千二百億美元,抵銷了全球三年的國際援助金額。
這三重危機的根源有一條共通主軸,就是投資導向的失誤。金融海嘯源於信貸過度膨脹,對房地產泡沫盲目投資引致整個金融體系失衡。全球每年為石化燃料價格補貼三千億美元,遠遠大於去年投資可再生能源的一千六百億美元。至於糧食危機,則可以從世界銀行用於農業項目的發展支援,由八十年代佔三成下降到今天只佔百分之八,印證了投資錯配的嚴重性。
香港社會今天面對的衝擊,包括雷曼苦主的憤怒、的士司機的怨氣、食物銀行的人滿之患、登上亞洲貧富懸殊第一城市,無一不與這三重危機的交互作用有關,亦無一不與投資導向的失誤有關。
如何利用公共投資和引導私人投資,開拓一個「新綠經濟」:創造綠色就業、綠化現有職位、加速企業向低碳經濟轉型,是在危機中理清目標的重要一步。現時不少政團和商會搶提出花費公帑創造就業、增加消費、甚至提出「買中有獎」的建議,已經是到了不顧一切、藥石亂投的地步。曾班子在民望低迷的困境下,只懂得「聞危亂舞」,卻看不到正確方向。
聞危亂舞藥石亂投
只要對準「新綠經濟」的目標,香港其實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就以潔淨能源技術為例,香港既然與廣東省簽訂了供應天然氣的備忘錄,大可以像北京或昆明等城市,手引入天然氣巴士,淘汰過千部造成大量路邊空氣污染的歐盟一型或前期巴士。整個更新過程包含了興建天然氣管道、新建加氣站、培訓工程師和維修人員、回收舊巴士零件、調校新廠房、為引入新技術進行本地適應化科研、為新建設提供融資等多重工序。結果不僅是創造新綠色職位,更可減輕每年港人因空氣污染而住院的支出甚至死亡的代價,並且配合香港減低碳排放的國際責任。
引入天然氣巴士要解決技術、資金和政策的障礙。在技術應用上,有本港企業其實已在內地投資、建設和營運天然氣系統,本港巴士公司的海外股東亦有操作天然氣巴士的經驗。在投資方面,主要用於天然氣管道基建和購置新巴士,關鍵不在於缺乏私人投資或政府資金,而是在於如何劃分公共投資和企業投資,如何平衡企業投資回報和公眾對巴士車費的承受力。
因此,最核心的障礙在於特區政府的政策:如何設計投資框架?如何鼓勵市場競爭?如何監管公營企業的營運?如何利用減省了的社會成本補貼弱勢社群的交通費用?這都是對公共管治能力要求極高的難題,一般官員卻只會採取「等下一任再說」的態度。
以港人的創意和專業人士的洞悉力,在香港開拓「新綠經濟」、創造綠色就業理應可找到更大更闊的空間。政府官員經常把「有危便有機」掛在口邊,市民正是期望這次三F的「危」,終於足以嚇走高官的「等下一任再說」症候群,帶來「新綠經濟」的「機」,使香港像波茲南一樣重生,走上低碳社會之路。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
標籤:
投資危機,
新綠經濟,
波茲南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