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聖山 重塑香港歴史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正當大家關注高鐵延誤的醜聞不斷擴大,另一項港鐵工程正碰上令人欣喜的困難:過去60年來最大的考古發現,足以改寫香港歷史,令大家重新認識我城的前世今生。正在興建的沙中線土瓜灣站設在宋王臺公園附近,去年歷時一年的考古中,專家於不同土層有大發現,單是出土文物已滿1000多箱,包括3700件重要器物,考古遺址多達239個,包括完整的宋元時期方形石井,估計還有更多未知的發現。
這個堪稱為「九龍聖山古蹟遺址」的發現,其實早於2012年11月已經開始,由港鐵外聘考古隊,根據環境許可証的要求進行發掘,初步工作已於2013年12月完成,但政府和港鐵一直秘而不宣,直至上月才由古蹟辦公佈一份初步考古報告。儘管專家估計這個文化遺址的範圍遠比已挖掘的面積為大,但政府沒有要求停止工程,亦沒有派員監察,只要求承建商接受港鐵考古人員自動「監察」,因此不少重要文物的存廢,在工程圍板後面,恐怕危在旦夕。
現今的安排令人憂慮,一項千載難逢的盛事隨時變成踐踏文物的醜聞。
角色衡突 往績成疑
首先是港鐵的角色衝突:既負責加快工程進度,亦要承建商保護文物,兩者目標矛盾。港鐵對工程期間發現文物更有先斬後奏的前科:2012年港鐵南港島線工程在金鐘夏愨道花園地盤發現百年海堤遺址,可能是香港開埠初期建造的威靈頓炮台,港鐵沒有停工亦不向公眾通報,待市民知悉時欲挽救已經太遲。
至於代表政府監管文物發掘的古蹟辦,是眾所周知的弱勢部門,在霸道的「發展勢力」面前,一向委曲求全,從不據理力爭。例如在上述金鐘威靈頓炮台的案例中,古蹟辦默許港鐵自把自為,只在傳媒查詢後才把內情公佈。
對於九龍聖山遺址,古蹟辦在《明報》查詢後才表示會擴大考古範圍並延續多一年,又在《蘋果日報》查詢後才承認在土瓜灣站工地上已發現第二個宋元時期方井。最令人憂慮的是古蹟辦似乎已同意港鐵的建議,認為該方井沒有井台,並於出土前已受一定程度的擾亂,所以沒有原址保留的必要。須知考古發掘尚未完成,任一遺址的價值不能單獨考量,更不能只以結構是否完整來評估。聖山遺址的價值必須從歷史、科學及社會層面整體衡量。港鐵意見流於武斷,古蹟辦欠缺把關意志,說明了現今的安排急須補救。
政府接管 民間監察
發展局長陳茂波身兼古物事務監督,有責任從港鐵接手考古發掘工作。鑑於今次考古意義重大,增加公眾參與十分重要。最理想的安排是由古諮會邀請民間專家和關注團體代表組成考古領導小組,直接監察考古隊的工作,並按照《布拉約章》及《中國文物保育原則》等國際標準制定保育方案。《明報》昨天報導已有四口古井和200遺址在公眾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摧毀,誰是縱容破壞文化遺產的歷史罪人?
為了馬上停止破壞,港鐵應暫停土瓜灣站及周邊工程,讓考古隊進行全面發掘。對於修訂工程方案,可以做兩手準備,其一是修改土瓜灣站設計,變成融合整個文化遺址的「聖山站」,作為「九龍聖山遺址保育區」的樞紐;其二是更改車站位置,採用當初獲得很多居民支持,由「南土瓜灣關注組」倡議貼近香港盲人輔導會的選址。兩個方案如何取捨,需以能最大程度保存文化遺址為依歸。
發現聖山遺址是歷史賜給香港人的禮物,但好事會否變壞事,全在乎梁班子的識見與公民社會的堅持。
[原刊於014年5月4 日香港獨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