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 February 28th, 2009 |
2009-02-28刊載於《星島日報》
按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來年政府開支竟少於本財政年度,如此財政開支模式被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視為對抗經濟衰退的措施,實在令人費解!二○○九至一○年度的預算政府開支為二千九百七十七億元,較二○○八至○九年度修訂預算數字的三千一百四十八億元減少一百七十一億元,減幅為百分之五。即使把公營機構開支也計算在內,二○○九至一○年度的預算為三千一百九十億元,也較本年度修訂預算少一百五十六億元。若以佔本地生產總值的份額作比較,本年度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九點九,下年度預算數字則跌至百分之十九點四。香港市民是否應問一問:誰偷走了我碗中的飯?
與全球背馳 的「縮水策 略」
特區政府的財政經濟政策明顯背離全球主流應對金融海嘯策略。美國國會剛通過了奧巴馬政府七千八百九十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中國更於早前宣布總值四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經濟計畫;兩個與香港關係非常密切的經濟體系都大幅增加政府開支。國際貨幣基金會則建議各地政府撥出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二的額外財政資源,以應對經濟危機。聯合國不久前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經濟危機正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刻,呼籲全球為振興經濟而注入的二點五兆美元資金中,撥出三分之一用於發展綠色經濟。
若花得少但花得正確,尚可以勉強接受,但特區政府未能善用資源以振興經濟,只把最大筆的額外財政資源投放在寬減差餉、地租及薪俸稅,款額達八十三點八億元。大多數能有資格納稅的市民只會將寬減所得的款項用作積穀防饑,不會刺激內部消費,最需要額外消費的基層市民卻一無所得。
財政司司長空喊「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高增值活動」等口號,提出協助發展「科技經濟」、「創意經濟」及「綠色經濟」,可是實質幫助卻不多。投放在拓展經濟新領域的額外資源只有七點五億元,分別用於支援創意產業及提高政府建築物的能源效益。「科技經濟」的載體仍是科學園、工業、創新及科技基金等老項目。「綠色經濟」的內容更近兒戲,隻字未提改善環境的指標,更不要說與國際接軌了。
預算案對長者、婦女、殘疾人士及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新增援助只有一點七八億元,只佔政府開支總額的百分之零點○六,對亟待支援的弱勢社群可謂杯水車薪。再者,預算案完全忽略了在職貧窮人士的需要:在二○○八年第四季,全港月入低於五千元的人士多達四十九萬人。他們不會受惠於減稅免差餉卻面對裁員減薪的最大風險,為甚麼他們又一次被政府遺忘?
保就業成效存疑
多項保就業的措施的成效如何?在這百年一遇的危機中以十六億元創造就業固然遠遠不足,但被視為針對大學畢業生的主要措施「大學畢業生實習計畫」也是成效存疑。在二○○三年,政府曾經推行類似的「大學生就業培訓計畫」,每聘請一名畢業生津貼企業每月二千元,結果是多達四成名額沒有使用,甚至引導不少本來願意用市價聘請大學生的僱主也只願用三四千元月薪招聘「廉價大學生勞工」。曾司長有否吸取教訓?
其實,公共專業聯盟早已提出一系列建議,例如由教育局向中小學校提供額外六點五億元的「學校發展津貼」以增聘三千七百個資訊科技、教學助理和文職人員,既有助提升教學質素,又可為大學生提供實實在在的發展機會。可惜財政司長沒有採納社會上的良好建議,機會又一次白白流失了。
特區政府不僅是缺乏發展願景,更因為沒有民主選舉的制衡而與市民的期望背道而馳。美國總奧巴馬在預算案發表同日向國會首次發表演說,每一段落都情辭懇切地回應國民的訴求,激勵國民在逆境中奮進。相比曾司長的表現,實在令港人唏噓。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
標籤:
財政預算案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