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September 10th, 2007 |
2007-09-10刊載於《信報》專業眼
在過去的十多天內,有兩個微不足道的小市民小片段,一宗以令人唏噓的悲喜劇收場,另一宗卻以悲劇出現,仍然未知結局。
第一宗是法庭案件。七十八歲的曾伯是一名獨居長者,一直在領取綜援,在年多前因為居住的板間房翳侷悶熱,長期開動風扇的電費又相當昂貴,所以寧願露宿街頭節省開支。不過,社會福利署在去年十一月覆檢曾伯的個案時,因找不到他而於十二月中斷了他的綜援金。曾伯只好在垃圾堆中找食物,以他人的殘羹果腹。誰能想像這是一個國民(居民)生產總值近一萬五千億元、人均生產值逾二十一萬元的富裕社會?
曾伯「博坐監」案
曾伯在飢寒交迫下鋌而走險,到一間便利店持刀打劫,希望「博坐監」來解決三餐一宿。一個蹣跚弱步的老人為溫飽而博坐監,實在令人心酸。事件曝光後,社會福利署才急忙重新發放綜援,社工也主動介入提供宿舍服務。法庭對曾伯的判決是自簽一千元擔保及守行為一年。本來是一場悲劇,終於算是喜劇收場。
不過,這宗悲喜劇卻揭示出香港退休保障制度的一大漏洞。
香港一直在推行一套扶貧式的社會援助制度來處理退休生活保障,毫無集體積穀防飢的作用。目前的強積金制度對低下階層只是杯水車薪,這筆儲蓄根本難以支持十多年的退休生計。到頭來,長者會重投綜援的懷抱,生活拮据。目前,香港老人人口有九十萬,其中已經有二十多萬人在領取綜援。今天的中老年低薪工人亦將會成為明天的貧窮長者,估計在十年內將超過三十萬人。在貧窮長者當中,重災區是獨居長者。香港約有九萬多名獨居長者,不少是活在貧窮線之下,有些只能靠數百元的生果金度日。
集體式供款退休保障,是防止曾伯悲劇發生的一道防線。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已經就此發表了一份專業的研究建議(www.pensionforall.org.hk),可惜政府至今不願意正視老人貧窮的挑戰,曾伯的悲劇恐怕只會不斷重現。
失誤下的火災
第二宗是一宗悲劇。居住在屯門的雙職家庭,父母為生活奔馳,父親當夜更,平時清晨六時半下班,回到家中已七時,而母親則於早上七時半上班。一天清晨,父親遲了下班而母親上班了,在短短十多分鐘的交接空隙當中,三歲的兒子醒來,把玩打火機,以致引發火災。在火災中兩歲的妹妹嚴重燒傷,而兒子面部及身體多處燒傷,恐怕有容之虞。
這宗意外揭示了託兒服務嚴重不足。試問,月薪只得五千多元的保安員如何能負擔三千元的託兒費用?在全球化競爭加劇的格局下,香港人年均工時是二千二百小時 (美國人為一千八百小時),列全球最高七地之一。可是政府一直不願意與企業聯手推動「善待家庭」的措施。香港人的工時如此高,值得驕傲嗎?
可惜這宗悲劇還要延續下去。多年前政府訂立法例,禁止把年幼兒童單獨留在家中。這條法例將保護兒童的責任完全看作是父母的個人缺失,而重點是放在母親身上,使母親成為主要被懲罰的對象。這宗悲劇的母親在悲哭中被警方拘捕,涉嫌疏忽照顧兒童,不知警方會否進一步起訴。
改革刻不容緩
如果這位母親被起訴而又被定罪,她不只感受子女身體的傷痛,還要承受罪犯的標籤,一份在冰冷社會中一生也洗不脫的罪孽。究竟一個迫於生活壓力、苦無社區支援的母親,應該承受多少責任?為了彰顯社會公義,一個長期忽略社區需要而削減服務的政府又應該承擔多少責任?只重視市場競爭而罔顧員工家庭需要的企業又應否負上任何責任?
以上這兩宗小市民的小片段使我們看到香港社會支援制度的缺失。對於無財無勢、更無權投特首一票的弱勢社群,社會公義只是一紙空談。每一宗悲劇都是對社會發展的一次損耗。以香港龐大的財政盈餘和專業人士的智慧,我們完全有能力防止這些悲劇的發生。關鍵在於市民對社會價值的取捨、政府決策思維的改變,以及制度的革新。
從微觀看,如果我們因此多些關心退休長者的生活,和推行「善待家庭」的僱傭措施,上述的悲劇可能會帶來明天的喜劇。從宏觀看,政府必須因應貧富分化與市場競爭加劇所帶來的社會風險,重新加強對於社會保障和社會支援的資源投入和制度建設。我們有決心防止下一個悲劇發生嗎?
_公共專業聯盟策略委員
標籤:
獨居長者,
綜援,
雙職家庭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