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連山
公共專業聯盟
www.procommons.org.hk
特區教統局於2001年推行的課程改革,將「德育及公民教育」列為四個關鍵項目之一,著重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建議首要培育價值觀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及「承擔精神」,並提出以「生活事件」事例,作為主要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認識如何實踐正面價值觀(註)。
從2001年始,特區學校便遵從教統局的建議,把「德育及公民教育」融入課程或學校活動中,在班主任課或學校集會中推介和討論有關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滲入適切的德育和公民教育元素、鼓勵學生作專題研習,甚至以跨學科活動來學習有關課題。
「升旗加交流團」不等於德育及國民教育
近年來,政府大力提倡國民教育,於《2007-08年度施政報告》第120段稱:「政府會推動更多學校舉行升掛國旗的儀式,鼓勵學校成立升旗隊;資助團體舉辦更多青年往內地的考察和交流活動。」《2008-09年度施政報告》第126段強調「政府將會投放額外資源,推動國民教育,包括:增加香港學生到內地學習及交流互訪的機會、加強教師有關的專業培訓與交流,讓教師和學生親身體驗祖國的長足發展。」把每年資助約五千名中學生往內地學習及交流的名額擴大至三萬七千。《2009-10年度施政報告》第118段更進一步,稱「我們亦透過這平台與志願團體緊密合作,協調四十五項由非政府機構組織的交流活動,估計有超過二萬名學生受惠。同時,國民教育亦列為『優質教育基金』的優先主題。今年,基金撥款資助多項活動,包括加強國民教育學習成效的計劃,以及內地考察團等。」
很明顯,特區政府已把特區的「德育及公民教育」漸漸異化為側重「國民教育」的課程。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的「德育及公民教育組」已於2010年7月1日更名為「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其網頁用較小的字樣於網頁底部告知業界,稍不留神的教育工作者被欺騙了也懵然不知。本年度的施政報告更變本加厲,要進一步加強國民教育內容,使這個課題成為獨立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預計於二零一三至一四學年推行(見《2010-11年度施政報告》第160段)。這一回更建議中、小學生學習《基本法》,「增加學習《基本法》及相關內容的時數。開發《基本法》試題庫,透過學校安排,讓學生上網回答問題;學校亦可從試題庫下載題目,成為有關科目的試題。」(第161段)。
究竟年青人需要怎麼樣的道德和公民教育呢?特區政府一連串的舉措能否培養出尊重多元文化和觀點,具備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呢? 不錯,愛國教育不容反對,看國旗上升、高唱國歌的確令人心振奮;回內地考察的確令人看到祖國美好的一面;學習基本法的確有助學生認知一國兩制的條文。可是,德育和公民教育就以此為終點嗎?其實,那只是政治灌輸,只把愛國教育淪為政治號召罷了!
洗腦一代如何在世界立足?
特區政府官員已淪為中央政府的傀儡,而教育局的官員更畏首畏尾,現行提出的國民教育,只側重宣揚國家的發展及繁榮,卻沒有針對中國的現實狀況進行客觀分析,只屬強行灌輸,又怎能推行德育和公民教育呢?不少國內考察團,都是以國內大城市為目的地,若能加入各落後山區的探訪、各地民工生活的觀察、上訪民眾的訪談等有血有淚的真實個案,才算是鼓勵學生反思、討論,才是真正培養批判思考。
教育並非強行灌輸或洗腦。二十世紀初美國著名教育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於他的名作《教育與社會變革》說得明白:「強行灌輸(Indoctrination)是有系統、無所不用其極地把特定的政治或經濟見解向學生灌輸,並排斥所有其他意見。」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公民?是強行灌輸下不懂反思和批判的人?還是不唯利是圖、不盲從高層、特立獨行的公民?觀乎政府最近大力提倡的國民教育,把國際認同的民主、人權、平等、公義、自由等價值邊緣化,在只向北大人諂媚、以保住烏紗為首要任務的「夕陽政府」領導下,我們的教育難有真正曙光。我們需要的公民教育,惟有靠有能力、有理想、敢說敢做的個別教育工作者努力耕耘,在一片混沌中,堅持反對教育局建議的政治灌輸式「國民教育」,立志培養愛國愛民、有國際視野、關注人權民主與法治的下一代。
(註: 參閱「《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系列:
從四個關鍵項目學會學習–3A德育及公民教育」,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325/BECG%203a%20MC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