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August 28th, 2007 |
2007-08-28刊載於《信報》專業眼
十九日的下午,到了大會堂外的愛丁堡廣場,只見一群年輕人慢慢走到已被圍板及水碼重重圍困的皇后碼頭前,一個一個的攀上水馬,然後把一隻一隻的紙飛機飛入皇后碼頭。那些紅紅黃黃的紙飛機,在年輕人的歌聲與鼓聲中,飛得很好看。它們本來就應該在愛丁堡廣場上自由地飛,但今天,卻壯烈的飛越封鎖,要為皇后碼頭殉葬。回頭發現身旁一位老先生,看得一臉唏噓。朋友介紹說:老先生是有名的退休建築師,他的師傅就是當年將大會堂跟皇后碼頭、愛丁堡廣場設計為三位一體建築群的建築師Ron Phillips。 同日,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指政府當年進行諮詢時「無人反對」拆卸皇后。若田北俊做過一點功課,當會知道規劃師學會早於九九年,已表態反對政府清拆皇后碼頭這個在香港殖民地歷史及社會運動史上具有無可取代價值的歷史建築,惟政府未有理會。
港府十六年原地踏步
再給田北俊惡補政府這十六年來如何原地踏步:《城市規劃條例》於一九九一年修訂時,規劃署曾內部建議賦予城市規劃委員會有法定保留古蹟權力,彌補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不足,但政府以「並非適當時機」為由否決;九六年,政府準備檢討古蹟政策;九七年,古物諮詢委員會開展檢討;九九年,特首於施政報告中表示會檢討古蹟政策;○三年,文化委員會向政府提交政策建議報告;○四年,民政事務局又說要進行「第一期諮詢」;○七年天星運動後,民政事務局再一次說要進行古蹟政策諮詢,可是,局長何志平提的問題竟然和○四年一模一樣。十六年來,政府沒有真正提出任何政策改革,古蹟制度裹足不前,白白浪費了香港人十六年的青春及無數公帑!
今次皇后碼頭事件因為有不少獨立專業人士參與,成為了一場難得一見、以知識為本的社會運動。那些鏗鏘有力的專業論據,凸顯了政府今天口口聲聲說的保留皇后會「浪費時間」、「浪費公帑」,其實都是掩眼法。因為對它來說時間與公帑的價值可以任意按政治需要而詮釋。政府的古蹟制度是否已一敗塗地? 香港公共管治的衰敗能夠挽回嗎?
古物諮詢委員會過去二十七年曾為六百零七座歷史建築評級,其中五十四座獲評級的歷史建築已被清拆,包括五座一級歷史建築(如二十世紀初興建的前香港會所大廈、舊郵政總局、豐總行)。拆天星、拆皇后,接是拆灣仔包浩斯式街市、拆六百歲的衙前圍村、拆卑利街嘉咸街、拆中央書院舊址、拆灣仔警署…… 政府將會起勁地拆下去。我們每一次也得跑上街抗議嗎?每一次也得逼年輕人絕食嗎?每一次也得要全世界的人恥笑政府拿大鐵剪對付小市民嗎?
徹底改革保育制度
問題癥結在哪裏?早前皇后碼頭司法覆核的判詞反映了一切:古物諮詢委員會的公信力與向心力已給政府一手摧毀;古物事務監督一人獨大不受制衡;古物事務監督與發展局長身份重疊造成嚴重矛盾與功能障礙。
所以,我們唯一的出路是徹底改革文化古蹟保育制度,並從今天馬上開始。改革可朝五大方向進行:一、古諮會應該提升為與城市規劃委員會同級的法定組織,有法定權力評定文物古蹟,不能再由古物事務監督獨裁決定,並且將職權範圍擴大至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古諮會的成員及主席不應全由政府指派,必須要加入民主機制,建立持份者推選的制度;三、應該強化公眾參與,例如設立地區機構,從下而上蒐集市民對該區應保存的古蹟、地標或文物的建議,再由古諮會討論;四、設立「文化遺產保育基金」,以持份者主導形式資助文化遺產的長期保育工作;既然保育與開發是一個銅幣的兩面,政府應從土地收入中撥出固定比例給予基金作為經費,並且吸納民間及商界資助,進行可持續的保育計劃;五、政府應?心採納國際慣用的最佳準則,作為保育香港文化遺產的藍本,以評定、規劃、管理及保育文化遺產,例如一九六四年訂立的威尼斯約章、一九九九年修訂的布拉約章及二○○○年國際組織共同發布的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
十九日在皇后碼頭的論壇結束後,我正要離開,卻見旁邊一個三四歲的小孩,拾起了地上遺留的一隻紅色紙飛機,笑得很燦爛。小朋友啊,你希望這個政府給十年後的你留下一個怎樣的香港?是一個像失憶流浪漢般沒有過去、沒有身份、只剩下滿身假貨與蚤子的城市,還一個是充滿歷史內涵與尊嚴、充滿生機、連紙飛機也可自由飛翔的真香港?
作者為公共專業聯盟傳訊委員
標籤:
皇后碼頭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