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September 24th, 2007 |

2007-09-24刊載於《信報》專業眼
上周一,出席了思匯研究所的空氣污染講座。講座結束之際,一位與會者憤怒的問:「政府是否要把香港變為毒氣室?」噢,我腦海隨即浮現多年前參觀達豪集中營的畫面—那些焚化爐、那些煙囪、那些黑煙—條件反射地我很想吐。那天,中環的空氣污染指數高達一百四十三。
你認為那位與會者的比喻太瘋狂吧?讓我們看看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香港的空氣污染,已每年導致一千六百人死亡;每年因呼吸系統疾病而求診的人次高達六百八十萬;全港四成至五成人有呼吸系統敏感病徵;每年因空氣污染招致的經濟代價高達二百一十億元,足夠養活十萬三千個家庭。
連商界也在抗議。美國商會今年七月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達八成四受訪者認為空氣污染是影響本港整體環境質素的最重要因素。
天天把「搞好經濟」掛嘴邊,甚至以此作為拖延普選、違反可持續發展的藉口的港府,聽不聽到警鐘已大響?
害怕真相的政府
特首曾蔭權九月四日到香港大學接見六百多名學生。在會上,地球科學系的加拿大籍博士生指本港空氣污染嚴重,曾特首卻如此還擊:不要這麼快批評香港,打從我七月一日上任起,香港每日都有前所未見的藍天,你看不到嗎?(此時,曾特首沾沾自喜的從袋內拿出手巾)你看多乾淨!香港空氣污染不算嚴重。雖然仍有需要改善,但改善也要得到廣東省及本港市民的支持,包括減少汽車排放廢氣、減少用電,以及廣東省電廠減少排污……。
曾特首的回應,正正揭示了禍根:連特區最高負責人也否認空氣污染的問題,其下屬自然一層一層的否認下去;特區最高負責人認為即使要改善空氣質素也是市民及廣東省的責任,不是自己也不是港府的責任。試問,如此思維,何來解決問題的動力?
所以,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告訴你,空氣質素欠佳是因為天氣轉冷及區域性污染所致,「要做的已做了」。曾特首與邱局長的心態解釋了:一、為什麼到今天,簡單如全面的「停車熄匙」還未立法管制;二、為什麼到今天,還不強制淘汰高污染的商業車輛,卻反而有賞無罰的以三十二億元補貼他們喜歡何時換車就何時換車;三、為什麼到今天,還不立例規定車輛年檢時,除檢驗黑煙還要同時檢驗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及縣浮粒子等污染物的排放;四、為什麼到今天,政府還未訂立二○一○年後的長遠減排目標,令能源市場無法長遠計劃以減少污染;五、為什麼世界生組織於二○○六年發布新的空氣污染指標後,港府不但不採用,還公開質疑及狡辯香港「情況特殊」,而到今天港府還在死守?
這樣的「為什麼」還有一百個可以寫下去,不過,政府不會回答我。政府的確沒有必要回答我或回答你─當特首與半個立法會都不是你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時候。
港府正透過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進行名為「空氣你有份吸、意見你有份呼」的「社會參與過程」交流活動。委員會挑選了三個議題讓公眾回應,我們可以預計這三個就是政府打算推行的舒緩空氣污染的措施。三個議題為:一、高度空氣污染日子警示;二、道路收費;三、節約能源。
對於「高度空氣污染日子警示」,我們的疑問是:港府是否有決心撥亂反正,馬上採用嚴謹的世空氣污染指標,來誠實告訴市民何謂「高度空氣污染日子」?只有誠實面對,方能對症下藥。
要「普損」還是普選
宏觀一點考慮,港府制訂這三方面的政策時,必須立法強制執行。單單以「勸諭」、「鼓勵」、「建議」、「自願參與」等推行,誰也知道無效,否則空氣污染指數也不會高達一百四十三。根據思匯的最新報告,倫敦與洛杉磯的空氣之所以能夠持續改善,其中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嚴格立法、強制執行,讓政府有強大的理據及力量去抵抗少數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再宏觀一點來看,要政府願意以公眾利益為自身利益、從而願意去抵抗少數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大前提是讓市民成為他的「老闆」。世上沒有不以老闆利益為依歸的打工仔,除非你不介意今天未到下班便被「炒魷」。
九月四日,這邊廂曾特首笑說香港日日藍天,那邊廂多名港大學生會代表手持橫額,高呼要求曾特首「停止假諮詢,還我真普選」。這些大學生,一語道破了香港空氣污染的終極根源:沒有普選,何來藍天?
公共專業聯盟傳訊委員
標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