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July 15th, 2011 |


梁繼昌

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

www.procommons.org.hk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近日提出了特首應具備的三項條件,本港政界傳媒紛紛作出解讀,更有好事者對號入座,以此品評疑似參選人。令人感嘆的是,社會上有關討論,仍聚焦於何人參選或中央屬意何人,對人而不對事,忽略了未來特首對香港前途及市民福祉的影響。

三項條件中,具高管治能力一項,反映特首在行政主導體制下應有的能力水平;有較高認受度一項,則是特首作為香港特區最高領導人應有的民意接受程度。

歷史告訴我們,管治能力與認受程度並無必然關係。曾蔭權上任伊始,挾港英政府能吏及政務官的資歷,加上當時民怨極深,個人民望攀上歷史高峰。此一時彼一時,曾蔭權在最近的民意調查中,民望卻跌至歷史新低。

民意如流水,外國民選政府首長要維持民意支持度,尚且不易,香港的特首並非普選產生,施政綱領未經民意授權,成為特首的先天缺憾,以至其認受性經不起考驗。特首的競選政綱未經民意洗禮,自然缺乏民意基礎,政府施政容易脫離群眾,一旦錯誤估計民意,遭到激烈反彈,特首便賠上了威信,特區政府也陷於積弱不振的局面。

只有「跑馬仔」  沒有施政規劃

近期特區政府施政愈來愈背離民意。一意孤行要申辦亞運,結果遇到市民大力反對而觸礁;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完全無視市民的長遠需要,最終社會強烈反彈,政府胡亂派錢收場。在替補機制立法上,政府更不惜違反程序公義不作諮詢,圖於短短兩三個月間完成整個立法程序,最後二十二萬人大遊行反對,政府才同意先作諮詢。這些失敗的例子,正好說明政策認受性的重要。

下任特首參選人應引以為戒,儘早提出政綱,讓市民有機會充份發表意見,從而確立未來五年施政綱領的認受性,也為個人爭取認受性。可是,現時的競選機制並不要求候選人面向公眾,落區面向群眾也只是「做騷」走過場。解說政綱本來是競選的核心環節,聆聽民意是優化政綱的重要步驟,現在互動溝通變得可有可無,只會埋下未來施政脫離群眾的計時炸彈。

中央及特區政府有關特首選舉的安排,根本無助提高未來特首的認受性,競選政綱的實質作用也成疑問。疑似候選人對會否參選尚且諱莫如深,在「估領袖」階段根本不會提出政綱;待中央敲定人選後,候選人補做政綱時會否重視市民的訴求,同樣是一大疑問。

須樹立民主選舉範例

本智庫認為特首選舉對推動本港民主化至關重要,選民事前應深思熟慮,反省個人的價值取向以至對香港前途的期盼,再以此為基礎揀選與個人理念相近的政綱,及揀選能委以重任的候選人,進而支持政府施政,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民主教育。社會必須設法提升即將舉行的特首選舉的質素,為2017年及2020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雙普選奠定堅實的基礎。

有鑑於此,我們組成了專題組,在過去數年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制訂《特首競選政綱範本》,基本的理念是希望特首候選人要有完整的治港理念及藍圖,而且有具體的政策構思,在競選的過程中讓公眾審視評議,因為提交一份像樣的競選政綱是爭取較高認受性的特首候選人最基本的功課!

本《範本》並非正式政綱,而是一份討論稿,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市民對競選政綱的關注及議論,而正式政綱理應整合社會各界對香港願景以至個人生活的訴求。為使《範本》能匯聚民意,本智庫將於七、八月間,以該討論稿為基礎,向專業界別進行諮詢,再在九、十月間公開修訂版本,進行更廣泛的公眾參與活動,冀能在社會上凝聚更大共識。

必須指出的是,我們無意為個別參選人擬定政綱,而是希望整體社會能為雙普選的來臨早作準備。本《範本》以願景主導,是希望下任特首能吸取本屆政府管治失敗的教訓; 整體構思可分為三個主題,分別是「重構社會核心價值」、「開拓經濟新領域」,及「讓市民有尊嚴地生活」。空談願景是不夠的,美麗的口號也可以是》廢話。本《範本》為實現三大願景訂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包括十二個政策方向及近百項政策建議,立此存照,冀望參選人不要以泛泛之談虛應故事。(詳見www.procommons.org.hk)

 

標籤:,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