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November 27th, 2007 |
2007-11-27刊載於《蘋果日報》
在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中,親政府陣營的民建聯,取得一百一十五個議席,勢力蔓延全港十八區,影響深遠,連同自由黨及其他親政府隱形人,地區勢力從此被親政府陣營壟斷。泛民主派能否捲土重來,在有限的空間爭取無限的可能,視乎今天泛民能否吸取教訓,制訂相關策略,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親政府陣營今次大勝,民建聯的出勝率達百分之六十五,取得的議席數量亦破紀錄;其中更有數位新人,成功挑戰在地區服務多年的民主派人士,例如元朗宏景區的民主黨司庫張賢登,被年僅二十四歲的政壇新丁、民建聯的姚國威擊敗;九龍城區議會副主席民主黨陳家偉,亦被全無地區工作經驗、打「學者」旗號、極端親政府的梁美芬擊敗。多年來扎根於深水的民協,議席由本來的二十五個,大跌至十七個,比上屆下跌百分之三十二,大大削弱其地區實力,主席馮檢基更為此請辭。親政府陣營「狂風掃落葉」式的進攻,「V形反彈」之勢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嘖嘖稱奇。
當務之急是開源節流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賽後分析時表示,民建聯的策略是「慢工出細貨」,指的是靠長年累月累積鐵票。形式有如做市場推廣,首先鎖定市場目標,然後了解他們的需要,制訂相關策略,一步一步地把他們化為自己的「佔有率」。例如,早在若干年前,民建聯已利用龐大的社區網絡,把新來港的內地移民一一鎖定。這批至今為數可能已達數十萬的新來港人士,已住滿七年享有投票權,泛民能在這批選民中取得多少支持,實在成疑。再加上民建聯在選舉前進行地毯式的動員工程,自然成為大贏家。要擁有對手如此厲害的選舉機器,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資源緊絀是泛民面對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如何開源是首個挑戰。因為資源不足,在選舉之前,泛民政團難以如民建聯般,以「大酬賓」方式籌辦超值旅行團或蛇宴,拉攏選民。缺乏地區資金和樁腳,在選舉工程進行時,泛民的地區網絡和所謂的選舉機器,亦難以如對手如此「滴水不漏」地運作。以今次區選中最為矚目的選區山頂區為例,公民黨集中火力,全力搶攻這個自由黨的「橋頭堡」,結果成功,但這樣拉薄了黨對其他候選人的支持。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民主黨,「贏粒糖,輸間廠」的現象,少不免造成議席的流失。泛民主派當務之急,是想想辦法如何開源節流。公民黨奪得山頂區一席,說明了泛民同樣可以得到工商界的支持,如何把這些支持化成具體力量,泛民得想想辦法。除了資源問題,泛民各政團應從速分析現時全港區議會的勢力,重新整合力量。今年有多位泛民現任區議員,未能憑多年來在地區服務的優勢連任,反而敗給「空降」的挑戰者,陳家偉輸給梁美芬如是,七一遊行搞手蔡耀昌敗給龐愛蘭亦是如是。是多年來的地區工作表現不佳?抑或是選民尋求新鮮感?泛民有必要從選民結構、地區工作成效,到對手選舉策略,就各區進行仔細分析,參詳對手的強弱點,檢討現時各區的陣式,研制相應的選舉機器。
冷漠為民主帶來打擊
除了在資源上需要整合,泛民亦需要強化民生議題,畢竟,除了○三年「七一效應」這特殊情況,多年來的區議會選舉結果都反映,政治因素在區議會選舉中所產生的影響不大,舉起民主普選的旗幟,未必能在不同選區中取得同樣的支持,中低收入的選區更看重切身利益甚至眼前恩惠。泛民應強化對民生事務的重視,以「實務」鬥「實務」。今屆區選,多位女候選人如陳淑莊,打出專業形象,以新丁姿態成功取得議席,反映市民受落專業女性形象。泛民各政團,有必要推行形象改革,就各區的特色,為黨員重新包裝。畢竟選舉一半是形象工程,在民建聯也開始意修飾外表的今天,泛民必須更清晰地把自己的最強賣點突出。民主的光譜很闊,泛民中各政團在選舉敗仗面前,應盡快收拾心情,團結尋求重整策略,盡早起步,為捲土重來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那沒有投票的六成多人,應反省自己的冷漠為香港的民主帶來多壞的打擊;反省自己的懶於投票,等於為自己及子女炮製一個專制而不公義的社會,明天將要自食其果。十二月二日立法會補選,希望所有選民都懂得痛定思痛,走出來投票──是投給你喜愛的候選人也好,是用選票趕走你憎恨的候選人更好。公共專業聯盟梁繼昌http://www.procommons.org.hk
標籤:
區議會
Comments are closed.